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不分大小,体积,质量,密度;而物体会分大小,体积,密度,质量,重量等。

化学家及重要贡献:

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拉瓦锡是最早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

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发明联合制碱法。

屠呦呦-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绿色化学:无毒无害的原料及条件,减少废物排放,最好是零排放,产品要环保健康安全。绿色化学又称为是环境友好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干冰升华,石蜡熔化,水结成冰,酒精、汽油挥发,石油的蒸馏或分馏等;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所有的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动植物的呼吸,煤的干馏和石油的精馏等;

2、判断变化依据:有无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性质即特点)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吸水性、吸附性,磁性,弹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金属活动性、惰性等。

三、性质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通常,在描述性质时,有“会”、“可以”、“能”、“易”等字眼。

四、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应性质。

例如:铜丝具有导电性,因此铜丝可以用作导线;

铜丝用作导线,反映出铜丝具有导电性。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水

生成物的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现象:烧杯内壁有白色物质生成;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3、物理性质:红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硬度小(质软);

4、熄灭后:有一股白烟(白烟的成分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夜(特性),能使燃烧着的木条熄灭。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C.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白色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CO2的含量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哈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燃得更旺的是氧气,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常用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预热),然后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2、烧杯、锥形瓶、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3、胶头滴管的使用

①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③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④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必用水冲冼。

4、量筒-------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6、酒精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灯帽正放)。

②灯体内的酒精不超过灯容积的2/3,不少于灯容积的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

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⑥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⑦实验结束时,应盖上灯帽。(通常盖两次,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⑧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不触、不闻、不尝。

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要用手扇闻);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处理原则:三不一要原则

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存放在广口瓶中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一平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落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液体药品一般存放在细口瓶中

(1)倾倒法----------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

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量取法----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胶头滴管,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大;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小;

(3)滴加法-------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

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称量氢氧化钠时要放在小烧杯中。)

六、物质的加热:

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七、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导气管橡皮塞、试管在连接时,先用水润湿,再缓慢旋转插入连接。

装置气密性检查:1、连接装置;2、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3、用手紧握试管加热;4、当观察到导气管中有气泡产生,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并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八、仪器的洗涤:(要用试管刷)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固液分离)

如粗盐提纯.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滤纸应紧贴漏斗壁(滤纸要润湿);

“二低”:指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的原因:

滤纸破损;

滤液的边缘高于漏斗的边缘;

盛过滤后的液体的烧杯不干净。

十、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3、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氢氧化钠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十二、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加热型: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O2装置;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液常温型:固体与液体之间且不需要加热,用过氧化氢制O2装置,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这些实验中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如:O2、H2;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CO2、O2;

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

十三、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O2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十四、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

常用干燥剂有:

浓硫酸(有吸水性,不能干燥NH3);

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

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不能干燥酸性气体CO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