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钴催化烯丙基醚类化合物的1,1,

有机硼化合物由于其具有高稳定性、低毒性以及广泛的反应性等特点,在化学合成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与单硼类化合物相比,多硼类化合物具有多个易于发生反应的碳硼键,为连续的化学转化提供了基础。近年来,对多硼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1,1-双硼化反应以及1,1,1-或1,1,2-三硼化反应上,而对于同样具有较大合成潜力的1,1,3-三硼化反应则鲜有涉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葛少中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有机硼化学的研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前期工作中,利用烯烃向钴-硼或钴-氢中间体迁移插入这一性质,该课题组成功实现了多种1,1-双硼化反应(Angew.Chem.Int.Ed.,,57,;Angew.Chem.Int.Ed.,,57,;Nat.Commun.,,11,.)。从烷基金属物种出发,β-X消除反应是得到官能化烯烃的一种重要方法。最近,该课题组又将β-氧消除与1,1-双硼化反应相结合,首次实现了钴催化烯丙基醚类化合物的1,1,3-三硼化反应(图1)。图1.钴催化烯丙基醚类化合物的1,1,3-三硼化反应该反应从易得的烯丙基醚类化合物出发,可高效、高化学选择性和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1,1,3-三硼酸酯类化合物。作者通过一系列优化,确定了此类化合物最优的生成条件。随后,作者考察了该最优条件对烯丙基醚类化合物的兼容性(图2)。图2.底物拓展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砌块,硼酸酯类化合物有着巨大的合成潜力。接下来,作者探究了1,1,3-三硼酸酯类化合物的简单转化。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1,1,3-三硼酸酯类化合物可选择性地得到单硼和双硼类化合物。同时,还可以通过Suzuki偶联等方式较为方便地实现多种碳碳键的构建,从而为1,1,3-多取代烷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图3)。图3.衍生化反应同位素标记实验表明,反应是经过β-氧消除的路径进行的。之后作者基于机理实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首先,底物2a插入钴-硼中间体II的碳硼键并进行β-氧消除,得到烯丙基硼酸酯17;随后,化合物17再次插入对钴-硼中间体II的碳硼键,并发生可逆β-氢消除和迁移插入反应,得到烷基钴物种VII;最后,烷基钴物种VII与HBpin反应,得到终产物1,1,3-三硼酸酯类化合物(图4)。图4.机理研究本研究通过利用β-氧消除策略,发展了一种钴催化烯丙基醚类化合物的1,1,3-三硼化反应。该方法利用了易于获取的催化剂和配体,具有较高的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同时也为一些较为复杂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Commun.上。原文(扫描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