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苍山大蒜鳞芽和花芽分化已完成,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也是诊断出面包蒜并能采取措施减轻损失的关键时期。面包蒜在3月底就能通过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判断,植株长势旺,节间明显变短的面包蒜比率大,这时可以拔出这样的植株,剥掉鳞叶观察有无鳞芽,正常的大蒜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分化的鳞芽。如果发现面包蒜并且比率比较大的话,此时可以卖青苗减轻损失,然后抢种生长期短的叶菜类蔬菜。面包蒜危害非常大,具体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一、发生原因(1)三大元素配比失调,氮肥结构性过剩,是“面包蒜”形成的直接原因。随着氮服用量的增加,“面包蒜”的发生程度不断加重,其中每每平方米施用纯氮33.9kg以下,“面包蒜”的发生程度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缓慢增加,之后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直线迅速增长。“面包蒜”每瓣鳞片层数也是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面包蒜”的发生程度与氮、磷、钾的比例关系密切。“面包蒜”发生程度及其每瓣的鳞片层数均随着氮肥比例的增加(即磷、钾肥比例的下降)而不断增加。因此,当每平方米纯氮用量超过33.9-44.9kg且氮、磷、钾比例超过3.2-4.24∶1∶1时,“面包蒜”发生程度直线快速增长,而在此之前,则增长缓慢。(2)偏施氮肥的影响更直接、更重要。重施、偏施氮肥,即是磷、钾肥缺乏。因为磷和钾有促进植物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和转运,尤其是钾离子,在植物体内起到“钾泵”的作用,故磷、钾肥的不足更加剧了氮肥的结构性冗余、过剩的矛盾,从而加强了蒜株的顶端优势,抑制养分向鳞茎的转移和运输,减缓了鳞茎的膨大速度,使鳞芽发育受阻。在高温、长日照到来之时,大蒜鳞茎得不到充分膨大而地上部分则已枯死,从而使鳞茎膨大不充实而产生“面包蒜”(3)微量元素的缺乏,抑制了氮素营养的转运,导致“面包蒜”的形成。在大量施用氮肥时,大蒜叶片和鳞茎中的镁和铁的浓度较高,而蒜株对铜、钙及硼的吸收受到抑制。缺铜,大蒜体内游离氨基酸积累,蛋白质合成受阻,不利于鳞芽的发育,从而产生“面包蒜”;缺钙、硼,致使蒜株的光合物不能向贮藏器官(鳞茎)运输,从而使鳞茎膨大而不充实,鳞芽发育差,产生“面包蒜”,这是免耕蒜田“面包蒜”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因为大蒜是须根系作物,主要吸收20cm以内耕作层的营养,免耕易使耕作层内微量元素营养缺乏;而非耕作层内土壤里的微量元素营养蒜株难以吸收到,若不能及时补充这些微量元素营养,则“面包蒜”发生程度必会上升。(4)地膜覆盖栽培促进了“面包蒜”的发生程度。在重施和偏施氮肥的条件下,地膜覆盖有明显促进“面包蒜”发生的趋势,但在氮、磷、钾比例为3.84∶1∶1时,不论地膜覆盖栽培的,还是露地栽培的都未能发生“面包蒜”,且蒜瓣的鳞片层数接近,这个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重施偏施氮肥是“面包蒜“产生的直接根本性的原因,而栽培方式只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5)气候因素。多年经验表明,如果春季有倒春寒或暖冬气候都会使“面包蒜”的形成数量增多。鳞芽分化时温度过高,适宜分化温度是10-11°C,如果连续温度高于13°C,鳞芽分化受抑制。磷芽膨大前期光照不足或日照时数短。(6)播期不当。蒜瓣是由鳞茎盘上叶腋的侧芽发育形成的,同时受温度、光照、养分等多方面的影响,播种期过晚,春节前营养释放不出来,到了节后,继续释放到上部,地上部营养过剩,不利于鳞芽的分化,促进叶子生长。因此盲目提前播期或延迟播期,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二、预防措施(1)基于蒜区多年的大量施肥,目前蒜区地块N、P、K及微量元素含量足量,建议每亩地施用基肥(15-15-15或者16-16-16)75公斤,有机肥3-5方每亩,有机肥也可以多施,如果有机肥量增加,复合肥要相应的减少。(2)随着全年无霜期的增加,建议适当晚播种,可以在寒露前后播种。(3)2-3年进行一次深耕,深耕层在45公分左右为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