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1日讯(通讯员段柳)近一个月以来,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了近50例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局部红肿甚至疼痛的患者。
“十一”国庆假期临近,皮肤科专家提醒,市民朋友出行及外出游玩时需做好防护,谨防蚊虫叮咬。
小区草丛内玩耍7岁男孩足部突现浮肿水泡
7岁的皮皮前一天下午跟同学们在小区的草坪上嬉戏玩耍,第二天起床后发现左脚甚至小腿突然浮肿了起来,踝关节内侧还长出了一个大水泡,一碰就疼。
接诊的皮肤科副主任张英博仔细查看皮皮的左脚,只见踝关节处有一水肿性红色斑块,伴有明显的肿痛。短时间内出现小范围红肿,但并没有外伤的表现,再结合在小区草坪玩耍的经历,张英博考虑皮皮为“虫咬皮炎”。
予以儿童用抗过敏药口服、外用“硼酸洗液”湿敷,外涂弱效激素的治疗后,第二天,皮皮左腿和左脚已消肿。
塘边钓了一天鱼后,男子足部莫名肿胀
中秋节后第二天清晨,小刘穿着拖鞋、一瘸一拐地走进医院皮肤科诊室,只见他的右足足背高高肿起,连鞋都穿不进去,一走路便有压痛感。
张英博仔细询问病史后了解到,小刘在中秋节假期回了趟乡下,在塘边茂密的草丛中坐着钓了一天鱼。第二天脚却突然肿了起来。他怀疑自己在无意间被草丛中的蛇给咬了。
张英博仔细查看小刘肿胀的足部后并未发现蛇的咬痕,结合局部红肿症状、痒痛的情况,考虑小刘的诊断同样为“虫咬皮炎”,为他予以抗组胺药口服、倍他米松局部注射、依沙吖啶湿敷和中效激素外涂的治疗。两天后,小刘足部的肿胀逐渐消退。
国庆出行季蚊虫叮咬要当心
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夏秋季节常见的皮肤病。多表现为局部丘疹、风团等,表面可出现水疱或大疱,皮损中间有时可见叮咬痕迹;多伴严重瘙痒,严重时可伴疼痛感。
导致虫咬皮炎的昆虫有很多,蚊子、螨虫、臭虫、毛虫等。需要注意的是,虫咬皮炎不一定非要被虫叮咬后才会出现,有时接触了昆虫分泌的粪便、唾液等也会引起皮肤炎症。
立秋之后气温居高不下,蚊虫活动频繁。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建议市民朋友在游玩之际,尽量远离草丛、树林、水源等蚊虫聚集地,尽量避免在黄昏蚊虫活动高峰时外出玩耍;在草丛、灌木丛等处户外运动时,建议着长衣长裤,尽量避免暴露皮肤,或者外涂防蚊制剂避免蚊虫叮咬。
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等症状,可外用止痒剂;若皮损面积较大或出现局部疼痛明显、出现关节肿胀等情况时,建议加用抗过敏药物,医院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