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行业的瓶颈中硼硅药玻艰难国产

北京皮肤病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48926.html

新冠与人类长期共存,这个观点越来越被大众接受了,钟南山院士在今年也提出“假如新冠疫苗的保护率不再是1年,那么未来的每年人们有可能都要接种疫苗”。目前国内已经包括国药、科兴、复星、康熙诺等公司成功研制出新冠疫苗并上市,8月初,中国科兴公司率先提交了德尔塔毒株疫苗紧急使用申请,这表明了在新冠疫苗的研发方面,中国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生产得出疫苗的中国,却在疫苗瓶上被难倒了,甚至有药瓶生产企业购买生产原料需要预付货款,而后六个月才能拿货,这个生产原料就是——中硼硅药用玻璃管。

为什么要用中硼硅药用玻璃?

药用玻璃作为药品包装的载体之一,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能够完全替代,它与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在国际市场上,药用玻璃主要为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通常,注射用、血液和血液制剂应使用硼硅玻璃包装,口服制剂、干粉类等药物可以使用钠钙玻璃包装。不过在美欧日等发达市场,已经并不存在所谓的低硼玻璃。

低硼硅玻璃中的氧化硼含量要显著低于中硼玻璃,玻璃热膨胀系数较高,化学稳定性与韧性相对较差,更易产生“脱片现象”,甚至出现“可见异物”。玻璃脱片容易导致毛细血管堵塞、肉芽肿,轻者影响药液质量,重者影响用药人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高硼硅玻璃抗热冲击性能和耐水性能最佳,但是由于从药用玻璃管到药用玻璃制品的转化加工需要更高的温度,封口较为困难,作为药用玻璃的应用很少。

所以,中硼硅药用玻璃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安全药包材,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广泛应用。中硼硅玻璃的生产和供应一直由国外公司垄断,中硼硅药玻技术及产量的突破,已被列为发改委必须要突破的“卡脖子”工程之一。

中硼硅药玻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每年注射剂类玻璃包装总量高达亿支,玻管用量超过55万吨,其中低硼硅玻管约为32万吨,钠钙玻管约为20万吨,采用中硼硅玻管加工成药玻瓶的还不到3万吨。

“技术垄断、价格歧视、供应控制”三大现状对我国药玻产业升级、国民用药安全、药品稳定供应形成直接制约和威胁。尤其当下医药流通企业、医院的药品存货基本维持在45天(一个半月)的情况下,日本企业最快3个月的供货周期,美国、德国企业6个月的供货周期,有可能造成突然的药品供应断档的系统性风险。

还有,高昂的价格会导致国内部分普惠制剂成本飙升。同时,当下正在实施的一致性评价,会因为包装物达不到原研药的标准而无法大规模生产仿制药,对仿制药的生产形成直接制约;因为包装不符合国际要求,所以中国医药企业的出口也受到极大制约,同时导致国民用药面临持续性、群体性的安全风险。

目前国内药用玻璃管主要以低硼硅及钠钙玻璃管为主,整体呈现产能过剩、利润薄、产品低端,缺乏先进技术支撑的特点。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中硼硅,年,北京玻璃仪器厂试产中硼硅生产技术,未能实现突破;年,芜湖制药厂引进日本NEG中硼硅生产技术,因成本过高,未能实现技术消化并突破;80年代末,宝鸡药用玻璃厂引进消化吸收美国康宁中硼硅生产技术,未能实现技术突破;年,山东三力试生产中硼硅生产技术,未能实现技术突破;从年开始,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独立自主研发中硼硅药用玻璃,主攻“冷顶式全电熔技术”,目前建成4座中硼硅玻璃管窑炉、12条拉管生产线;从年开始,中建材参股公司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中硼硅玻璃管项目一号炉正式投产。

中硼硅药用玻璃技术难点

中硼硅药用玻璃到底难在哪里。其实中硼硅药瓶不难做,药瓶生产线购置也相对容易,真正的难点在于怎样把石英砂、硼砂、纯碱等原材料变成中硼硅玻璃管。中硼硅药用玻璃拉管的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溶化:中硼硅药用玻璃的成分中,含硼大于10.0%,Al2O3的含量接近7%,所以在玻璃融化的过程中,会面临黏度大、熔化温度高、容易产生气泡等问题。

2)澄清:在生产工序中,会利用铂金通道对玻璃液进行澄清和均化,铂金通道的设计不过关,可能导致玻璃管直径不圆、管壁厚度不均匀等问题。

3)成型:药用玻璃成型时对于玻璃管的尺寸公差要求非常高,无法稳定成型或误差偏大,都会导致生产良率的降低。

当然,看起来简单,实际技术的研发难度要高太多,语言无法简单阐述。

国内中硼硅的市场空间

未来5-10年,是我国医用包装产品升级、产业整合的关键发展期,将大大影响中硼药用玻璃的使用量。除了政策的落地时间安排,药企客户的产品研发上市、升级节奏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与国内医药包装产业自身产品质量的提升速度有关。从政策的实施上看,关于“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和“关联评审”等重要的行业政策的实施落地,必将影响未来的格局,低硼玻璃升级为中硼玻璃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疫情的发生,必将加快国内企业的中硼玻璃的生产,升级替代低硼或钠钙药用玻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药用玻璃管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8%,中国增长率15%-20%。根据预测,到年,国内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的使用需求将超过25万吨,目前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的价格为2.6万元/吨,且预付款半年后方能拿货,按照2万/吨的价格,则中硼硅药用玻璃管年国内的市场规模为15亿元,年的市场规模达到50亿元。

国内中硼硅药玻行业的参与者

目前,国内共有60多家企业获得中硼硅玻璃瓶的注册制或者备案,但是中硼窑炉拉管技术仍被肖特、康宁等美日欧少数几家公司掌握,国内尚未有实现稳定生产的企业。因此,国内中硼硅药用玻璃管主要由德国肖特、日本电气硝子和美国康宁三家公司垄断供应,我国医药行业常常受制于国外企业在价格上的垄断和供货期上的不稳定。

我也查询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登记信息,目前国内注册备案的玻璃管产品企业进口注册的玻璃管登记数量为24个,占比超过70%,国产登记数量为10个,且虽然国内几家公司有中硼硅玻璃管登记,但质量与国外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如药玻龙头企业山东药玻仍然通过进口中硼硅玻璃管生产中硼硅管制瓶及安瓿瓶。

从全球来看,目前主要中硼硅玻璃龙头企业为德国肖特、美国康宁与日本电气硝子,其中德国肖特的产能与市场份额最大,国际上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其售价也最高。国内的中硼硅药玻的供应商主要为德国肖特与美国康宁,其中德国肖特早在年就开始在浙江缙云县投资建设中硼硅玻璃管的生产基地,规划产能为4万吨,年已经投产2万吨;美国康宁于年在安徽蚌埠投资建设中硼硅玻璃管的生产基地,规划产能2万吨,预计今年首期建成投产吨。

虽然国内有几家上市公司借助疫情,很好地蹭了把中硼硅的热度,实现了股价的飞涨,但由于技术门槛高,国内目前从事中硼硅药用玻璃管制造的企业很少。

先介绍一下国内真正在制造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的企业:

沧州四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我看过这家企业创始人的介绍,属于是非常有情怀的,从头正向研发十几年,技术路线与市场上技术路线均不同,导致目前产品不是特别成熟,目前下游制瓶企业对国产中硼硅药用玻璃管处于极度怀疑与不信任的态度,公司为了推广市场,直接从事药瓶的制造,直接对药企进行产品送样试用,定价相对较低。公司先后获得多家资本的投资,在今年6月份,公司继续获得了盈科资本、吉富创投的投资。

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是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中国建材的玻璃技术在国内处于绝对的领先水平。凯盛君恒在年的时候首座窑炉生产中硼硅药用玻璃管下线,但第一座窑炉出现的技术问题较多,目前已经拆除,新上了第二座窑炉,目前已经有产品在对外销售,且也投资新设了自己的制瓶车间。

另外国内还有多家企业也对外有披露正在或计划从事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的生产制备,主要有以下企业:

山东药玻:山东药玻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六家掌握中硼硅玻璃(Ⅰ类玻璃)模制瓶生产技术的企业,已实现进口替代,但管制瓶生产技术并未攻克。目前山东药玻也在进行中硼硅拉管试验,但未能有实质性技术突破。

正川股份:公司现有拉管(低硼硅)玻璃窑炉8座,生产不同类型的无色和棕色管制注射剂、管制口服液体瓶、管制玻璃螺口瓶、安瓿瓶等,年产量54亿只。正川股份虽然对外宣传要投资中硼硅玻璃拉管线,目前尚未看到具体进展。

旗滨集团:公司是一家集浮法玻璃、节能建筑玻璃、低铁超白玻璃、光伏光电玻璃、电子玻璃、药用玻璃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原先公告今年4月份中硼硅药用玻璃能出货,目前暂无相关消息。

东旭集团:公司拥有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玻璃制造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公司公告在甘肃天水、四川资阳等地投资新建中硼硅药用玻璃生产基地,目前尚未看到公司基地建成。

在疫苗瓶需求激增的情况下,连续出现供给困难,就有人笑言,那一定是中国企业还没开始做。原先中硼硅药玻的市场空间不大,导致中国很有实力的玻璃制造企业看不上,毕竟相比建材玻璃、显示玻璃、光伏玻璃等,市场要小太多,而且技术门槛还高。但是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国内多家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且加大了研发投入,相信在可见的未来,中硼硅药用玻璃是可以完全实现国产化的,至于是上述哪家企业能走在前面还是会有新的企业冒出来,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