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政策进一步落实和推进,光伏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正越来越引起全球的推崇。单结晶硅电池的效率极限大约是29.5%,但至今尚未达到。作为主流的背钝化电池(PERC)技术效率极限是24.5%,在实验室实现了24%的转换效率,行业量产平均效率超过23%,已经接近PERC电池的效率极限。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一个行业重点突破的课题。
不同的研究机构和电池制造商逐渐尝试新的技术并实现了超越PERC限制的电池效率,他们用载流子选择性接触取代硅/金属接触,例如基于多晶硅(PolySi)的隧道氧化物钝化接触(TOPCon)技术或基于非晶硅(a-Si)和透明导电电极(TCO)异质结钝化接触(HJT)太阳能电池。TOPCon和HJT技术在实验室已经实现25.5%以上的转换效率,量产平均效率也超过了24%,ISFH的理论研究表明,此类技术的效率极限为27.5%(HJT)和28.7%(TOPCon),远远超过PERC电池24.5%的理论效率(图1)。其中TOPCon因其低衰减、效率提升潜力大、产线升级成本低等优点,被行业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