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什么垄断世界的技术吗维生素C干趴了

复方卡力孜然酊说明书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55075.html

中国被外国技术垄断了这么多,那有没有什么技术是垄断世界的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有,而且还不少。

一、维生素C

维生素C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保健品,在药店中,药准字的维生素C,3元钱就能买一瓶,但是你知道吗,这得归功于中国研发人员的功劳。

在年之前,用来进行生产维生素C的工艺都是年德国人发明的“莱氏化学法”,通过这种方法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需要经过五道工序,这种合成方法,在当时三家大药厂组成的维C联盟所垄断,分别是瑞士的罗氏公司、德国的巴斯夫和日本的武田制药。

在他们的控制下,21年间,维生素C的价格从每公斤4美元提高到了18美元,涨了4倍还不止,赚的盆满钵满。

但到了年,这个联盟出了问题,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全新改进维生素C生产工艺,发展除了“两步发酵法”,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原本五步法里产生的毒气和废水,也在新工艺里不复存在。

在中国发明出了维生素C后,维生素C垄断联盟以罗氏为代表,年把这个专利的非中国部分使用权买了下来,但是他们买下专利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其他的欧美国家药厂和他们形成竞争,说到底,还是不相信中国人的技术和中国人的生产能力,但恰恰是这种轻视,出大麻烦。

图片来源:Pexels

中国很多药厂看到维生素C的价格很高,有利可图,纷纷打造了维生素C的生产线,和垄断集团形成竞争,垄断集团看到了有人敢和自己抢生意,于是大怒,做了一个极为不明智的举动,想要通过降价来逼死中国药厂,于是,一年之内,垄断集团三巨头纷纷降价,把维生素C的价格砸到了成本价,也就是每公斤4美元。

但是进入了放血阶段,决心磨死中国药厂的三巨头却被自己杀掉了。

他们震撼的发现,对于采用新技术的中国药厂来说,4美元每公斤的价格不仅不亏,还能赚点,这还怎么打价格战?

最终,这场垄断性价格战的结果是,瑞士罗氏卖掉了自己的维生素C生产厂,日本武田把维生素C的厂关停卖给了同属垄断集团的德国巴斯夫。

巴斯夫的死得最晚,但最终也是没有撑住,扛不住中国药厂的压力,停产了。

目前,全球超过90%的维生素C,由4家中国药厂生产,分别是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和江山制药。

中国的风吹草动,决定了全球维生素C的价格。

年,美国还对中国发起过首例反垄断诉讼,这就是中国药厂垄断维生素C技术,垄断全世界的故事。

二、非线性光学晶体

这项技术上,中国甚至可以说是把美国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至今中国在此项领域上仍领先美国高达20年,非线性光学晶体说白了就是激光的发光光源,想要高能激光,必须先制备它,才能将电能转化为激光。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高能激光的绝对核心,年,美国科学家曾经兴奋地发布了一篇文章,说他们突破了中国16年来的技术封锁,研发出了足以媲美中国产品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低温相偏硼酸钡晶体,也被称为BBO。

美国公司兴奋地宣布,经过多年的研发,他们的部分技术指标,终于超越了中国同类产品,但这时,中国的下一代技术都上线已经很久了。

原来这项技术是由中科院的陈创天院士研发出来的,从年就开始积累相关技术,早些年,BBO晶体还只被应用于学术性质的激光研究,中国向全球科研机构开放供应,但后来,中国高层发现,西方越来越多的将其用于军事上,一怒之下就发了禁令,拒绝向国外输出,突然的技术封锁,让美国人傻眼了。

年,世界第一的科研期刊《自然》杂志还专门发布了一篇文章《中国藏起了这种晶体》,就是报道中国禁运BBO晶体的事件。

近百年来,美国人民几时受过这种屈辱啊,于是诸多美国科技公司们连忙投入重兵研发,誓要打破中国人的技术封锁。

直到年,美国人才突破了中国的这项技术封锁,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美国在年研制成功的晶体材料BBO,是第一代非线性晶体材料,而早在年,我国的第二代材料KBBF——氟硼酸铍钾晶体就已经被投入运用了,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年创办的福晶科技,至今占据着第一代非线性晶体材料,占据全世界6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即使如此,每年他们投入研发的资金还是维持在营业收入的10%以上,我国在非线性激光晶体上的水平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比你优秀,还比你更努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