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富豪们天价追逐的珐琅彩,损害了工匠的

公益中科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zhiliaowuqu/m/43734.html

珐琅彩瓷器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现的,它将中国传统的瓷器烧造技术与来自西方的珐琅彩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瓷器,以色彩多样、工巧精细、富丽堂皇而受到人们的追捧,在拍卖场上经常都是天价瓷器。北京保利秋拍上,清康熙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牡丹盌就以最终以万元落槌,加佣金万元成交。年4月3日,香港苏富比拍卖行又以超越万美元(约合2亿人民币)的天价落拍了一件康熙御制的粉红珐琅彩花卉碗。这种如此受到富豪追逐的瓷器,它的原材料和制作工艺中却被认为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这种观点来自何方?又是否属实呢?

清康熙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牡丹盌清代康熙御制的粉红珐琅彩花卉碗

我们可以从一篇名为《失传多年珐琅彩瓷彩瓷皇后6月亮相国博》的新闻稿中看出一些端倪。在这篇新闻报道中,景德镇的景德镇制瓷大师熊建军在锻烧珐琅彩时,在炉温达到几百度之后,出现了气体挥发现象,虽然包括他在内的工作人员当时都已经戴上了口罩,但依然出现了不良反应。

清雍正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故宫博物清乾隆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故宫博物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珐琅彩工艺本身的原料。珐琅彩瓷器上的珐琅是一种覆盖于金属制品表面的不透明的玻璃质材料,原材料为石英、长石、硝石、纯碱以及铅和锡的氧化物等物质,其中石英、长石是珐琅彩的主要原料,纯碱、硼砂是熔剂,氧化钛、冰晶石、萤石是珐琅彩的乳浊剂,铅和锡的氧化物是珐琅彩的着色剂。这些物质的配比不但复杂,而且其本身就含有硼或砷这类元素,人体接触后会产生不良反应。而在高温煅烧珐琅彩时,硼、砷等物质就会生成气体,通过鼻子进入人体,进而损害人体。

清雍正黄地珐琅彩桃花纹杯故宫博物院藏

瓷器烧制

或许也是因为这种制作工艺本身对人体有不良反应,从清朝康熙年间废了三十年才创造出的珐琅彩瓷器,其制作工艺在乾隆之后就开始失传,再加上当时现存的珐琅彩瓷器经常遭到洗劫,流传下来的数量相对有限,珐琅彩瓷器也因此而异常珍贵。民间的拍卖市场一旦出现清朝年间的珐琅彩瓷器,肯定是天价,这被收藏者俗称为“珐琅彩现,必见天价”,是收藏界的一条铁律。殊不知这些天价的珐琅彩瓷器,却是用工人们以自己的健康为代价才烧制出来的!

清雍正胭脂红地开光珐琅彩花鸟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珐琅彩开光双戟小瓶故宫博物院藏

说到这里,想必你还会有一个疑问:现存的珐琅彩瓷器是否也是有毒的呢?在珐琅彩瓷器的制作过程中,珐琅制作材料中的毒性已经在高温煅烧的过程中挥发。按照正规方法进行烧制的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等工艺品都是用高温烧制而成的,不会使人体产生不良反应,但如果是假的珐琅彩就未必如此了。因为用低温烧制的珐琅彩,铅、硼、砷等物质依然还在瓷器内,藏家们在接触这些物品后身体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在日常餐饮中不要使用。

清康熙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这个话题,今天就说到这里。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