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诊疗与科研高峰论坛 http://m.39.net/news/a_8048343.html
红、绿、蓝作为三原色,混合叠加后,便有了春日的姹紫嫣红;酸甜苦辣咸组成食物的各色风味,更是孕育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文化;氢氦锂铍硼,奇妙的化合反应演绎着物质变化规律,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武汉纺织大学,一览60余年风云际会,一个个极具特色的元素也逐渐拼接出这所湖北名校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
历史+初心
应时代呼唤而生,历甲子初心未改
筚路蓝缕,先贤创业流芳韵;甲子传承,几番迁移岁月稠。纺大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即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武汉纺织大学。从武汉纺织工学院到武汉纺织大学,学校经历了创学、崛起、跨越之奋斗过程,始终坚持特色办学理念,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实现了由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转变。
年,首届学生入校留影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纺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满足纺织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纺织工业部决定在武汉建立一所纺织高等学校。年,学校前身武汉纺织工学院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
年学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由教育部与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学校抢抓机遇,建设阳光校区,加大投入,拓展空间,积极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学科生长点,学校逐步发展成以工科为主,工程、经济、管理、艺术相结合的多学科互相依托的格局,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服务地域经济。
此后,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年学校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发展至今,学校已成为理、工、文、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据软科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显示,学校位列该榜单第位。
年年初,在疫情危急时刻,纺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学校一批科研人员就熔喷棉紧缺问题紧急集合,为工信部提供科技决策咨询。一批专家紧急投身科研攻关,研发了新型高效防护材料、有害物质检测试纸等技术产品,具有杀菌抗病毒功能的口罩、高效阻隔病毒的防护服、居家自检自测试纸等一批技术成果,积极贡献纺大战疫力量,荣获全国纺织行业抗疫先进集体称号。
60余载信念如磐,一脉相承。纺大始终与时代脉搏同起伏,与民族纺织业发展共沉浮,历史+初心交融,一起演奏出这所特色鲜明高等学府风雨兼程的厚重回音。
纺织+理工
理工科为主体,人文艺术、经济管理为两翼
进入新时代,正如如今的纺织不再局限于穿衣戴帽一样,纺大的发展也不再局限于一个领域。随着材料等新兴前沿学科的崛起,以医疗卫生纺织品为代表的现代纺织科研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学校在人工心脏瓣膜、小口径人造血管、高端医用敷料、人造骨骼,军工航天、节能环保、智能穿戴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已具备基于纤维的基础研究、制备技术、成型技术、应用推广、产品设计等全产业的较强实力。
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学校科研团队承担了关键任务,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装置提供技术。
徐卫林教授和团队成员王运利、曹根阳、盛丹、潘恒研讨国旗研制技术问题
年12月3日23时10分,伴随着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采样任务,其上升起飞前、着陆器携带的一面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这面高级定制国旗由学校徐卫林教授团队历时八年、攻坚克难,突破纺织品在极端条件下的耐久性难题而研制成功。
纺大能服务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皆赖于雄厚科研实力的支持。学校现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4个,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项目和重点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近项,科研经费连续两年保持在亿元以上,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近几年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学科实力雄厚、优势突出。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覆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法学、理学、经济学等六大学科门类;拥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现代纺织技术和时尚创意文化2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三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该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湖北省第一。如今,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是纺大的特色发展方向,并形成了以纺织为龙头,理工科为主体,人文艺术、经济管理为两翼的学科布局。
科研平台+高端人才,激发学校创新开拓的磅礴力量,为原本空洞的月面点缀上一抹鲜红;纺织+理工科+人文艺术+经济管理,科学的学科布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纺大实现腾飞!
学子+名师
名师汇聚,涵育英才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历经多年发展,学校大师云集,名师荟萃,现有双聘院士、外籍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10人,省级各类人才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7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人,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7人。
徐卫林教授,国家级专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维克多,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曾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获中国政府友谊奖,长期在校工作
梅顺齐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纺大现设21个教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年新增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设计学类、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
PurCotton全棉时代品牌创始人,稳健医疗集团董事长、总裁,纺大杰出校友李建全
60多年来,纺大为行业和地方培养了近20万名毕业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单位就业,多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4%左右。办学数十载,涌现出多名杰出校友。如学校届校友李建全,他在疫情期间率领稳健医疗集团夜以继日抗疫奋战,截止到年6月底,集团累计向全球输送了10.73亿只口罩、万件防护服、万件隔离衣,累计向社会捐赠价值万元物资。因疫情防控的卓越贡献,收到国务院的感谢信!
根据近三年第三方教肓评价权威机构麦可思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非失业率、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均高于全国非高校平均水平。学子+名师相伴相行,学校得以培养出一大批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和现代纺织产业的中坚力量,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食堂+珍馐
舌尖上的纺大,难以忘却的记忆
在校园里,总有一个温暖的角落值得同学们惦记,那便是食堂。
纺大食堂不仅装修精致而且菜系众多,各种风味应有尽有,可以同时满足各地域的不同味蕾。
作为学校食堂的颜值担当,咖喱蛋包饭的魅力无人可挡。金黄的蛋皮包裹喷香的米饭,浇上一勺精心熬煮的咖喱。生菜,番茄酱,沙拉酱的点缀更令人食欲大动。
肥牛滋滋,热气环绕。暖心铁板烧,青豆配红酱,上盖泡菜,玉米香甜,芝士就是大快朵颐的动力。美味虽好,可也得小心烫嘴。
色香味美的自助选菜,经济且实惠。
烧烤摊前的热火朝天,众声鼎沸,是桌上可乐凉菜的最佳搭配。围坐桌旁,畅谈青春,人生一串,再有何求。
饭后甜品,清甜的水果与满满的配料,可慰劳整日的疲惫。
江南+塞北各色风味,南方和北方同学友谊的火花,往往从初见后相聚的第一餐开始。
生活在色香俱全的纺大,无论是分享考研成功的喜悦,还是排解独在异乡的寂寞,食堂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味,都值得吃上亿回。
校园+生活
魅力阳光、时尚南湖,纺大美如画
武汉纺织大学坐落于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拥4个校区,占地0多亩。校园环境清幽,风景如画、交通便利、生活体验绝佳,令人心生向往。
目前,学校办学主要以南湖校区和阳光校区为主。南湖校区坐落于武昌南湖之滨,紧邻光谷步行街;阳光校区坐落于美丽的汤逊湖畔,地处江夏区政治、文化、创业中心。无论是南湖校区还是阳光校区,都无愧于美在纺大的称号。
在阳光校区,能看到在绿树环绕中蔚然矗立的图书馆。这里的阅览座位达个,是全校师生学习研究的理想场所。此外因为高颜值,它还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打卡圣地。
南湖校区幽深静谧的林荫小道与莺声园,别有一分雅致和韵味,是独处静思的好去处,堪称灵魂的栖息之地。
这里还有属于纺大模特的舞台——数字化中心,惊艳的时装周表演,风韵十足的T台秀都在这上演。
学校大型原创音乐话剧《织梦》
在纺大,可以去异彩纷呈的校园节目中一展身姿,或者在设施完备的运动场上洒下汗水,校园是同学们燃烧青春的绝佳场所。
阳光+南湖,绝美的校园风景、汗牛充栋的典籍、丰富而有趣的活动,让同学们的大学过得有意义、有效率、有收获。
展望未来,武汉纺织大学将高扬起特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航帆,在努力建设环境优雅、精神卓越、师生爱戴、社会尊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航程中,迎着旭日,劈波斩浪,高歌猛进,驶向明天!
素材来源: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