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114/4517321.html
番茄作为茄果类蔬菜在全世界广泛种植。在我国番茄市场因具有光明的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广大农民朋友大面积种植的蔬菜之一。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气候改变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蕃茄脐腐病在各大放番茄种植区的大面积发生。
番茄脐腐病,又被农民朋友称为蒂腐病、顶腐病,通常为害幼果脐部,也就是花器的残余部位及其附近。因脐腐病造成的减产一般在10~15%,有些地区甚至高达30%。因此番茄脐腐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那么今天,小编主要就来为大家系统全面的介绍番茄脐腐病的综合防治,主要包括发生原因、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三方面内容,希望能给广大菜农朋友们在防治番茄病虫害时带来帮助,从而保证番茄的优产高产。
一、番茄脐腐病的病发症状
番茄脐腐病是一种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该病主要在番茄幼果期或果实近熟期发生,发病部位通常为果实顶端的脐部,故被称为脐腐病。发病初期,发病部位呈现暗绿色水渍状的病斑,后期变成直径为1~2厘米的暗褐色病斑,个别植株的下部果肉干枯收缩,脐部向内凹陷,病果提前变红变甜。发病严重时病斑会扩大到半个果面以上,果实停止生长膨大,果皮暗淡无光,失去食用、商品价值。
二、番茄脐腐病的发生原因
1.环境条件与发病的关系
1)湿度
湿度对钙离子的吸收和运输具有重要作用。番茄主要通过木质部导管运输钙离子(很少通过韧皮部导管),吸收率也同样,因此钙的吸收和分布主要由湿度决定。湿度过高,番茄的蒸腾作用被抑制,会严重影响钙离子的吸收;湿度过低,会导致番茄的蒸腾作用增强,叶片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分配给果实的营养元素过少,也容易导致脐腐病的发生。
2)高强度太阳辐射
在高强度太阳辐射条件下,番茄光合作用增强,植株生长速度加快,会吸收更多的水分而不是养分,传输时也是水分有优先权,钙离子即使是以原浓度被传输进植物,也被稀释。
3)高温
高温条件下,番茄吸收水分增加,会稀释果实和成熟叶片内的钙离子。当温室内持续达到38℃或以上温度时,如果未采取遮荫降温等措施,会导致番茄脐腐病大面积发生。
4)CO2浓度
CO2浓度的增加可使光合作用增强,番茄生长速度加快,需求的水分增多,会直接稀释钙离子浓度,导致番茄脐腐病发生。
2.基质
土壤基质过于板结,或由于缺水等其他原因导致番茄植株根系不发达,植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受到抑制,从而无法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需要,尤其是减少对钙离子的吸收,极易导致脐腐病的发生。
3.田间管理与发病的关系
犁田深度不够,松土层过浅,土壤板结,使根系难以向土壤深层伸展,影响水分吸收;结果期间水分供应不稳定,当温度过高,土壤干旱时,番茄植株严重缺水,离根系较远的果实脐部最先受到干旱的影响而大量失水,高温大风天打叉、伤流过多,也容易引起生理缺水而发病。
4.施肥不均衡与发病的关系
番茄是喜钙作物,然而很多菜农朋友在生产实际中不注重钙肥的施用,这是番茄脐腐病在近些年来发生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施用碳铵、尿素和磷酸铵等肥料,土壤溶液中的钙离子易与碳酸根离子、磷酸根离子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盐及磷酸盐,难以被植株吸收利用;铵态氮肥施用过多,土壤溶液中铵离子浓度偏高,直接影响植株对钙离子的吸收。
多数的情况下土壤不缺钙,主要是氮肥等化学肥料施用过多,使土壤溶液过浓,钙素吸收受到影响而发病;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肥过多引起烧根,影响水分的正常吸收,以及偏施氮肥造成植株生长过旺,耗水量过大,突遇干旱,都会促进脐腐病的发生。
5.干旱缺水与发病的关系
土壤水分供应失调或不稳定,尤其是在结果期土壤干旱、供水不足时,如浇水不及时,土壤水分变动剧烈,幼果和青果脐部大量失水而引起组织坏死;或施用未腐熟肥料或肥料浓度过大引起烧根,影响植株水分正常吸收,也会诱发脐腐病。
6.拮抗作用与发病的关系
土壤钾离子(K+)、钠离子(Na+)、铵离子(NH4+)等1价阳离子多,即使交换性钙(Ca2+)含量较高也会引起缺钙;在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中,钙镁比是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镁(Mg2+)浓度绝不可以超过(Ca2+),否则将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过量施用氮肥也易引起番茄脐腐病的发生。
7.缺硼与发病的关系
缺硼现象一般多在幼果时发生,番茄脐部出现豆粒大小的黑褐色凹陷斑,是由于缺硼使花柱头腐烂所致,说明缺硼也会导致番茄脐腐病。
三、番茄脐腐病的防治措施
1.选择合适的品种
除应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外,应尽量选择果皮厚、表皮光滑、果顶较小的品种。试验证明,果小皮薄的番茄品种易发生脐腐病,而果皮厚、表皮光滑、果顶较小的番茄品种则较抗此病。
2.培育壮苗
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果实膨大后,应注意适当给水,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力,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
3.合理定值、密植
定植时带完整土佗移栽,可减少伤根,定植后快速发生新根,扎根多而深,增强植株吸水力。番茄光照时间相对短,密植不利于光合作用,也不利于提高地温,影响根系生理活动,植株生长缓慢,合理的栽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2株左右。
4.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合理配合。施足腐熟的农家肥人粪尿或鸡粪,增加追肥中的氮肥,并降低基肥氮的使用率。在番茄施氮时,若纯氮施用超过30kg/亩,就会导致脐腐病发病严重,所以控制氮肥用量成为了番茄增产的关键。另外,钙磷与钙钾合理配合,可显著提高番茄吸收总钙量和实吸钙量,改善番茄果实的品质。
5.叶面喷施钙、硼肥
在番茄果实膨大期,选用含有较高浓度的钙、硼肥,每15公斤水加入硼肥50克+钙肥克混匀喷雾,每亩地喷肥液45公斤左右,7天之后再喷施1次。对于有轻微脐腐症状的番茄,在喷施叶面微肥的同时,加入百菌清或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可预防其他病害的发生。对于脐腐病症状严重的果实,及早采摘处理,并对没有发病的嫩果及时喷施硼、钙肥预防。
6.合理浇水
适时灌水,尤其是结果期更应注意均衡供应水分,严禁忽干忽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应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确保根系正常生长。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可减少土壤中钙质流失。番茄边定植边浇水,浇定植水后3~5天再浇1次缓苗水,第1穗果坐住如蛋黄大小时再浇1次,以后随着植株生长发育、着果数增多,应缩短浇水间隔天数并增加浇水量,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一般5~7天浇1次水。采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单果重。
7.及时摘除病果
幼果期及时摘除腐烂果实,未发病嫩果及时喷施硼、钙肥预防,以减少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和避免交叉传染,保证果实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