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有温度央视专访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

5月2日晚9时30分,央视13套《吾家吾国》栏目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讲述陈和生院士的科研之路,以及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运行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奋斗历程。

科学有温度,国之重器和老百姓息息相关

据了解,《吾家吾国》栏目,致敬最年长的劳动者,倾听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情怀与实践,传递不竭的精神动力。

陈和生院士是我国的粒子物理学家,75岁的他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近年来,他作为总指挥,建成了我国目前单项最大的一个科研装置——散裂中子源。这个平台可以帮助我国科学家们解决科学技术领域一些重大的瓶颈问题。

“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有什么用处,和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访谈中,陈和生院士以高铁为例进行讲述。“20年前你坐火车到了一个大站之后,停20分钟,然后有一位工人师傅拿着榔头一个个轮子去敲,由声音判断车轮是否出现裂痕……现代社会里,需要现代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规律,要研究一个轮子跑多少万公里,才在他的安全寿命范围内。”

根据节目报道,过去用肉眼观察世界,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我们可以通过中子散射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结构。散裂中子源是我国开展前沿学科和高新技术研究的先进大型实验平台,为相关的科学技术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提供了“利器”。

陈和生院士表示,无论是高铁的车轮,还是飞机的发动机都有可能出现金属疲劳,现在,科学家通过散裂中子源来测量金属疲劳的程度,这与千万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现在最科学的,最关键的检测方式,还是要到散裂中子源的平台上来做,实际上不仅是车轮,转向架、车轴、轴承、轮毂、轮匝,还有轮子和铁轨的耦合都需要用到散裂中子源。”陈和生院士表示。

根据节目报道,目前有来自国内外的多个科研团队都在散裂中子源开展了前沿研究,陈和生院士自己也参与其中。

科学有温度。和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另一个科研项目是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科学既要去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同时也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