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理科秘籍化学篇3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119/4293352.html

今天介绍元素周期律!直接上干货,别光收藏,要背下来!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一个质量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清楚原子的构成

2.构成原子或离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注意事项如下:

注a.核外电子数总是尽可能地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注b.核外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n为电子层序数);

注c.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八个(k层最外层不超过两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化合价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O、F除外);

(2)

最低负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8;

5.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注意事项如下:

注a.分界线:以硼、硅、砷、碲、砹和铝、锗、锑、钋之间的分界;

注b.分界线左边为金属元素(H除外),右边为非金属元素;

注c.周期表左下角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右上角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

6.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1)元素金属性(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规律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a.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c.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

d.根据金属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如:碱性氢钠>氢氧化镁,则金属性Na>Mg;

e.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f.置换反应:Zn可将Cu离子置换出Cu单质,则金属性Zn>Cu;

(2)元素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的判断规律

金属性判断规律

a.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b.非金属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c.形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好,非金属性越强;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e.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f.置换反应

g.根据两元素化合时电子的转移或化合价判断

7.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的递变规律

请自行理解整理

再次强调!化学学习的基础都是先背元素性质、背实验现象,这一点没有捷径!但是,在理解之后,还有自己动手做过的实验,化学中的“背”也是很有趣的。

知识点整理好了,也帮助各位理解过了,背就靠自己吧!

加油奥利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