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夕新京报记者根据爆料,以操作工的身份进入一家海鲜加工厂进行暗访。该企业主要加工海参和黄金鲍,记者暗访中发现该企业会用白色粉末调制的“药”加水稀释后浸泡黄金鲍。
经化学实验室检测,白色粉末主要成分为硼砂。此外,为了卖相更高端,海参在加工过程中会边煮边上色。
这起事件实在令人震惊。
作为消费者,我们难以想象海鲜加工企业竟然会用非食品原料掺杂海鲜,其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绝非小可。这也说明了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家加工厂所用的非食品原料——硼砂。硼砂是无机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工业原料,可用于玻璃、琉璃、陶瓷、瓷器等工业生产中的制造,还可用于制造农药、木材防腐剂、电子材料等。
硼砂本身并不是毒品,但它的毒性不能忽视。一旦摄入过多,就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引起生殖、神经、肝脏等多种系统的疾病。
硼砂的毒性如此之大,居然还能被掺杂进海鲜加工中,实在令人惊讶。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这家加工厂在加工海参时的操作。
这家企业竟然在海参加工过程中边煮边上色,这是非常不负责任和严重违法的行为。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色素,会使海参在口感和外观上有所改善,看上去更加诱人,但这种做法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许多不法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使用各种化学成分对食品进行加工,从而使食品的色泽变得更加诱人。这些化学成分大都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直接危害健康。
法律对于这种违规行为是严厉打击的。对于制造、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不仅会面临经济的惩罚,而且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相信这家企业会因此遭受不小的损失。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靠法律的惩罚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更应该注重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
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监管不力的困境。
在未进行惩罚之前,监管机构应该对这家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合法性,防止不法企业对食品进行过度加工和污染。
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的问题。同时,也应该加大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力度,加强信息透明度,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