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农民种植助手"↑免费订阅
茄子是喜水、不耐涝作物,由于定植后就很快进入雨季,高温高湿对茄子的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威胁,特别是伏夏连续阴雨天气增多,更容易导致茄子病害烂果。因此,伏夏茄子管理,严防烂果是重点。
一、烂果原因
1、茄子绵疫病。茄子绵疫病又叫烂茄子,主要危害果实,茎和叶片也可染病。在果实上初生水浸状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凹陷斑,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蔓延至整个果面,内部褐色腐烂。潮湿时斑面产生白色棉絮状霉。病果落地或残留在枝上,失水变干后形成僵果。一般温度在25℃~30℃和相对湿度80%以上时,病害发展得很快。高温高湿利于病害的流行。由于最近雨水比较频繁,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高温高湿、雨后暴晴、植株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时易发病。
茄子绵疫病—苗期发病
茄子绵疫病—发病叶片
茄子绵疫病—植株嫩茎枯死
茄子绵疫病—发病果实,白色绵絮状菌丝
茄子绵疫病—发病果实,干燥时果实干缩
茄子绵疫病—发病果实,干燥时果实干缩
2、茄子褐纹病。茄子褐纹病又称褐腐病,主要危害茄子的叶、茎、果实,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常造成烂叶、烂果,对产量影响较大,直接给农户造成损失。
果实受害主要在果实表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淡褐色或深褐色凹陷斑,其上布满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随病情发展病斑扩大并相互连接,侵害整个果面,潮湿大时病果极易腐烂,干燥时干缩成僵果而不脱落。病菌发育温度是20℃,最适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高于80%以上,连续阴雨,高温高湿易发病。生长势弱,连作地,密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地块发病重。
茄子褐纹病—发病初期叶片症状
茄子褐纹病—发病叶片
茄子褐纹病—发病叶片潮湿状态下的症状
茄子褐纹病—发病发病果实
茄子褐纹病—发病发病果实后期干腐状
茄子褐纹病—发病发病茎症状
二、防治措施
1、选地:选择地势高,排水性好的肥沃泥土栽培茄子。起垄定植,雨季来临之际,清理垄沟,雨后及时排水,轻浇井水以防热雨损害。
2、施肥: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密植,恰当摘除底部老叶,改良行间通风透光条件。重施2~3次促果壮秧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联结施肥进行培土,以利排水防涝。下雨后,尤其是雨后骤晴要及时顺沟排水,以下降地温,减少疾病。
3、断源:彻底消灭病源。及时摘除茄子基部黄叶、老叶、病叶及病果,并带出田外埋掉或烧掉。垄间铺盖麦秸、黑膜,这样有利于防雨溅传病,以减少病原菌的再次侵染。
4、防治
⑴综合防治。①药剂保护: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端喷药,重点保护植株中下部的茄果,并留意喷洒地面,雨季还要喷药保护嫩枝。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72.2%普力克水剂倍液,1∶1∶波尔多液等,轮换交替使用,7~10天1次,连喷3~4次。
②药剂防治:雨后发现病株要及时喷施70%甲基硫菌灵~1倍液或75%百菌清~倍液,每7~10天喷1次,延续3~4次。
⑵对症防治。①长灰毛:叶片边缘有“V”型病斑,湿腐,有灰色霉层,果实顶部或蒂部糜烂,有灰色霉层,茎秆糜烂后也有灰色霉层。主要是因为大棚内湿渡过大有关,这就是茄子的灰霉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重。
防治办法:喷洒药剂,喷施凯泽、安霉特等药剂可有效的避免灰霉病的发生。调控湿度,大棚内适时放风,下降湿度。摘除花蒂,花瓣感染病菌后导致果实、叶片、茎秆等涌现病害。蘸花时加入药剂,在蘸花时可加入防灰霉病药剂。
②不长毛有臭味:茄子以全部果实呈水烂状居多,有一股恶臭味,但果实不长毛。果实呈烂泥状,严重时会涌现果实从茄子上掉落的景象,俗称“掉蛋”。这是茄子的细菌性软腐病,是茄子上发生较多的病害。防治办法:细菌性软腐病可叶面喷洒链霉素、新植霉素药剂。
花腐病及绵疫病可用克露、安克、灭克、雷多米尔等药剂进行叶面喷洒,或在点花药中加入上面提到的药剂中的一种即可。
③茄子不长毛,从萼片以下全部果实掉下来:这种情况是茄子因为缺少硼钙等营养元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但茄子之所以缺少硼钙等营养元素并非是因为目前泥土中缺少硼、钙等营养元素,只是因为茄子植株吸收硼及钙营养元素不足而造成的。防治办法:弥补钙硼等营养元素。合理浇水施肥,同时要养好根。要留意小水勤浇,泥土要见干见湿,避免过度干旱,保证茄子的正常的水分及养分供给。
在防治茄子烂果时,在诊断好发生病害品种的同时,留意多种病害同时防治,还要留意病害要做到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会防患于未然,这样保证茄子商品性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