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衰老
翟中和等()主编的《细胞生物学》(第4版)是这样解释的:个体的衰老(aging)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功能呈现退行性变化,并伴随生殖能力下降和死亡率上升的现象。
姜亚芳、余丽君()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这样描述的:有关衰老的学说很多,大致可分为“不可逆损伤学说”和“程序衰老学说”两大类。
两类学说互相联系,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解释衰老的原因和机制。
“不可逆损伤学说”认为衰老是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损伤或随机差错逐渐累积的结果。环境中的有害因子如辐射、感染等和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是造成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原因。
“程序衰老学说”认为衰老是由遗传确定的一个有序过程,是按“时间计划”进行的。各种生物寿命不同,同种生物寿命接近。比如,果蝇寿命一般为30天,小鼠和大鼠寿命一般为3年,青蛙寿命一般为5年,狗的寿命大约为12年,大象寿命大约70年,人的寿命大约为年,海龟寿命大约为年等。
王福龙等()关于衰老分子机制的综述对衰老是这样阐述的:衰老又称老化,可分为自然的生理性衰老和异常的病理性衰老两种。生理性衰老是指生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病理性衰老则是指由于疾病或其他异常因素所导致的衰老加速现象。
韩晶和杨泽()认为,“端粒学说”是近几年衰老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已知细胞衰老是器官衰老和机体衰老的基础,而细胞衰老是由于细胞在不断分裂过程中,端粒长度逐渐缩短、结构功能发生改变所引起的。端粒长度缩短被认为是细胞衰老的生物标记,有人将它看作是衰老的“生物钟”。人的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实验首先证明了端粒长度与衰老具有直接相关性:不同年龄段的人成纤维细胞端粒长度是不同的,年轻人的端粒长度为18~25kb,而老年人的端粒长度为8~10kb(有关端粒的内容可参阅“硒对端粒—端粒酶产生影响”)。
如何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苦苦寻求的目标。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硒,作为一种特定的营养素,在促进健康、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方面,可以发挥特有的生物学功效。
硒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走低
众多研究都指出,对于普通人群来说,硒在身体内的含量与年龄有关。
血清硒在新生儿时期只有成年人的一半,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到20岁时达到成年人水平(胡亚军,等,a)。以后又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走低。刘苏征、洪孝诒()早些年测定了上海市中老年人的血清硒后发现,45岁以后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血清硒含量出现降低趋势。胡亚军等(b)早些年测定了北京地区例健康人的血清硒(男性98例,女性53例;年龄38~81岁),结果显示,老年人(≥60岁的77人)血清硒含量(1.±0.)pmol/L显著低于中青年人(60岁的74人)的血清硒含量(1.±0.)pmol/L;而男女之间血清硒含量无明显差异。Beer等()测定了名法国志愿者(名男性,名女性,平均年龄73.7岁)的红细胞硒和GPx。结果显示,年龄≥65岁人群血硒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分析硒与GPx活性之间关系时发现,低硒值与GPx活性降低有关。国外还有学者测定了92名老年妇女的血浆硒值,也发现从65岁起血浆硒水平明显下降(Bortoli,etal,)。还有文献说,70岁以上老年人血硒水平仅是正常人的21%(蔡美琴,)。
动物实验也支持含量与年龄有关这一结论。田清涞等()早些年做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动物衰老关系”的实验。他们测试了1、3、6、9、12和18月龄雄性小白鼠红细胞内GPx活性。结果表明,1~6月龄小白鼠随年龄增加GPx活性增加;进入6月龄后,正值壮年,GPx活性达到最高值;此后随着小白鼠增龄,免疫机能、生理功能趋向减退,有机氢过氧化物和自由基大量产生,损伤机体细胞,导致细胞老化,细胞合成GPx的能力下降;到18月龄时酶的活力最低。研究人员再试验给6月龄小白鼠饲喂一些天然保健食物,75天以后(约8.5月龄),G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又显著上升。
由此可见,GPx与动物衰老有直接关系,可视为动物衰老的一个可检测的生化指标。
高龄老人的硒、铁、铜等微量元素营养状况好于常人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高龄老人没有随年龄增大而机体硒水平下降的状况。徐建伟等()对河南省夏邑县等5个长寿地区名高龄老人的血浆硒、锰、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做了测定,结果显示,这些高龄老人血浆硒、锰、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高,而血浆硒、铁、铜含量随年龄增长反而增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编制并于年出版了《中国饲料、牧草中含硒量分布图》。纵观全国,饲料、牧草中含硒量≥0.1ppm的正常区不足国土面积的1/10,并相对集中分布在几个省区,如湖北、新疆占测定县的27%,贵州、广西、湖南占测定县的40%以上,这与中国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中长寿老人的地域分布非常吻合(计美瑜,)。
截至年4月,中国老年学会按照相关标准已批准和公布了49个长寿乡。如浙江丽水,江苏如皋、太仓,湖北恩施,广东三水、蕉岭,四川彭山、都江堰,湖南麻阳,湖北钟祥,新疆和田,广西巴马、永福,河南夏邑,江西丰城,山东莱州、乳山、文登,海南澄迈、万宁等,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土壤中均富含硒元素,中国五大长寿带中环境硒含量也都比较高(秦俊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荣清等()研究了江苏省如皋市长寿人口比例与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关系,发现两者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90岁以上长寿人口比例与有效态硒、硼、氟、锌、镍、钴之间均达到显著的相关程度,其中硒的关联程度最高,贡献率最大。
丁克祥、陈华东()研究后发现,河北省百岁老人头发中具有富硒、富锰和低镉等特点,其居住区的土壤、饮水、粮食中硒含量很高。湖北一些百岁老人的血硒含量比健康人要高3~6倍,表明这些高龄老人的硒营养状况好于常人。
上海地区大于90岁的长寿老人头发含硒量与老年人及中青年人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些长寿老人硒水平没有随年龄增高而下降,仍然保持了和年轻人群旗鼓相当的硒营养状况(郑志学,等,)。
动物实验也证明,长寿地区存在“优越微量元素谱”,谱中许多元素有延长实验动物寿命的作用。用单种元素所作的试验表明,在含有锰、锌、锶、硒、铬等元素的培养基中,四膜虫可生存天;而在不添加任何元素的培养基中,四膜虫仅生存90天(和对照组比);这个元素谱对果蝇、小鼠也有同样的延寿效果(秦俊法,)。
高龄老人为什么长寿?秦俊法()指出,微量元素有调节体内脂质代谢、降低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延长生存寿命的作用,是百岁高龄老人长寿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