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阴国印携好硼友探索金属迁移大

5月13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科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阴国印所带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刚刚在前期烯烃1,1-碳硼化工作(Angew.Chem.Int.Ed.,58,-;Nat.Catal.,3,-等)的基础上,将碳硼化的工作扩展到1,1-二取代的环外烯烃,不仅可以控制很好的区域选择性,环上的立体构型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由此开创了一种简单、高效模式化合成1,2-顺式、1,3-反式以及1,4-顺式取代环己烷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具有优异底物兼容性。研究成果不仅解决了环己烷合成领域长期存在的挑战,打开了热力学不稳定取代环己烷模式化合成的大门,让复杂药物分子的合成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也是“金属迁移”策略合成应用的重要进展。

珞珈山,梦开始的地方

年夏,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特拉华大学从事多年有机化学研究的阴国印,毅然归国,选择加盟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扎根筑梦。高研院是武汉大学于年成立的一个年轻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教授出任首任院长,阴国印则是这个新研究院成立后的第一位入职的全职PI(学术带头人)。

归鸟筑巢,为何要选择珞珈山下一棵尚未枝繁叶茂的“树”?阴国印谈及原因。武汉大学人才强校的理念、对人才的重视与关怀,特别是院长朱玉贤院士的建院理念深深打动了他,至今令他记忆犹新。他回忆道,“朱玉贤院士曾郑重地表示,‘高研院就是要引育一流人才、打造理学高地、建设成为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理学研究机构’。同时,高研院推行专兼职PI制度、以‘三大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形式打造的浓厚学术氛围、积极探索学科交叉的研究理念、以及要为年轻PI创造长远发展而不能用短期KPI考核限制其发展的人才培养文化……”。这些理念与制度文化正与阴国印的科研期许相契合,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来到珞珈山,开启有机化学的寻梦之旅。

“借来的化学”,与金属迁移结缘

加入武汉大学时,学校就高度重视并按照“四青”待遇予以高强度的支持,在薪酬待遇、科研经费、博士生指标、人才房等方面给予他高水平的保障。入职伊始,高等研究院的实验楼(当代楼)还在建设中,没有现成的实验空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能让阴国印尽快投入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学院帮忙把他安排在高研院兼职PI周强辉教授的实验室。在这段过渡期内,学校和学院帮着协调实验室、科研经费、仪器和药品,从方方面面支持了阴国印的科研工作,阴国印戏称自己做的是“borrowingchemistry”(借来的化学)。

实际上,过渡期内阴国印“借”东西做研究,远非如其现在所说般轻松,面临的压力来自多方面,但他坚持着与成长期的高研院共历风雨。在发展中,学校也围绕他的发展需求“一事一议”,关键时候注入“天使支持”,帮助他闯出新路。“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动手去做,才能消解压力。乐观的心态反而让他在逆境中巧合地与“金属迁移”结缘。

阴国印想做一些关于CO转化相关的工作,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进行得非常缓慢。在做这些研究时,他发现有些反应的副反应是底物发生了金属迁移自偶联的结果。阴国印深入分析,自偶联在合成化学上的意义并不是很大,而金属迁移在传统化学里面一直认为是副反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