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姜,老姜农传授的一底四追施肥管理法

公历的六月六日,就到了今年的芒种节气了;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令,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令;芒种的到来,预示着又到了一年中忙收忙种的三夏大忙时节了;农民在从事繁重繁忙的农事生产过程中,也应关照关心全家人的身体健康;毕竟有个好身体,才能更好的从事各项农事生产;那么,芒种时节吃什么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康健水平呢?其实,民间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早就给出了答案,这句俗语是:“芒种吃一宝,平安无烦恼”;俗语所说的“一宝”,就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姜。

姜是一种调味品蔬菜,也是一种滋养食材;它富含姜辣素,常食有祛寒排湿、增进食欲的作用;而芒种的到来,预示着盛夏已经开始;俗话说:“芒种至,盛夏始”;从芒种开始,气温显著升高,降水也频繁起来;农谚也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让人牵”;意思是芒种至夏至降水多,道路比较泥泞湿滑,走路需要相互搀扶,否则容易滑倒。

在雨水充沛,空气湿气大的湿热气候环境中,空气湿气会通过人体毛孔侵入体内,会加重人体湿气,湿气积郁则寒气重;而生姜恰有祛寒排湿的作用,所以从芒种开始,每天早晨吃上一片生姜,或者喝上一碗姜枣茶,能将体内的湿寒排出体外;人体湿寒减少,自然会感到神清气爽,少生疾患,也不用找郎中寻医问药;故此,民间也流传着“芒种食姜,郎中不忙”的俗语说法。

芒种,除了忙收忙种之外,许多在田作物在温度高、水分充足的作用下,也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忙管也就成为三夏农事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在谷雨至立夏期间播种的大姜,长至芒种节气,已经进入仔姜形成阶段;仔姜形成期,虽然还处于苗期;但这个阶段是母姜的根群形成的关键时期,仔姜也需要从土壤中汲取养分,开始进入自我生长阶段。

对于土壤营养水平不高的姜田来说,这个阶段需要开始通过追肥管理,来帮助大姜提振长势,塑造优质高产的株型基础;那么,大姜怎样施肥才能长势更好、高产优收呢?根据多年种姜实践,我给大家总结了“一底四追”施肥管理法,采用此法,一棵大姜能结一大堆;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一底四追”施肥管理法?

大姜有什么样的需肥规律?

在介绍“一底四追”施肥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姜究竟有什么样的需肥规律?大姜是一种生育周期较长的植物,它的生育周期可达天至天左右;在这么长的生育时间内,大姜需要持续的土壤营养水平,才能满足其不断生长的需肥需求;而且,大姜在整个生育周期内,生长量较大,枝繁叶茂,结姜众多,它也需要较高的土壤营养水平,才能满足其不断开枝散叶和提质增产的需肥需求;因此,大姜是一种需肥量较大的植物;在生产上,除了要为其施足底肥之外,还需根据大姜的实际长势,及时开展多次追肥管理,满足大姜各个生育关键节点的需肥需求,才能达成高产优质的种植目标。

此外,大姜还是一种需肥类型比较全面的植物;据有关研究成果显示,每生产公斤的鲜姜,需要消耗纯氮素5.76公斤,需要汲取有机磷2.54公斤,需要消耗钾元素11.47公斤,氮磷钾的消耗比为1:0.5:2,;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之外,优质高产的大姜对钙、镁、硼、锌、铁、铜、钼等中微量元素也比较敏感;在生产上,也应重视中微量元素对优质高产的大姜,所起到的提质增产的重要作用;另外,大姜是肉质根性植物,根系入土较浅,根群欠发达,根系吸收能力也较弱;它喜欢在疏松通透、深厚肥沃的土质土壤中生长,它对高质量的有机质比较敏感;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应重视有机肥对大姜高产优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

大姜施肥管理的“一底四追”是什么?如何做好“一底四追”?

一底,指的是种植大姜前施入的底肥,也叫基肥;根据生产实践,种植大姜的底肥,应以有机质丰富全面、且肥力雄厚,肥效持久,肥性舒缓的优质有机肥为主;比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饼肥、以及草木灰等,这些肥都是适宜种植大姜的优质有机肥源;除此之外,还应根据种植大姜的地力情况,按需配施适量的工业肥料,在播种之前,随着翻地整地一起施入。

比如每亩姜田可以施入公斤的腐熟农家肥,配施过磷酸钙75公斤左右,搭配公斤的草木灰随耕翻入土壤;也可每亩配施15公斤的尿素+30公斤的过磷酸钙+20公斤的硫酸钾,或者直接亩施公斤的硫酸钾复合肥;此外,对于存在土壤缺素现象的田块,建议在随耕时,每亩施入含有硼、铁、锌等微量元素肥料2至3公斤;比如每亩可增施1.5公斤的硫酸锌,和硼肥1公斤。

四追;指的是在大姜生育周期内所开展的四次追肥管理活动;第一次追肥叫作提苗肥,顾名思义,提苗肥是在大姜出齐苗后,并长至10厘米至15厘米高度之前,对于底肥使用不足的,幼苗存在长势不良,或者存在苗黄苗弱现象的大姜幼苗,适当施入一些速效性肥料,比如尿素,硫酸铵等;用来提振幼苗长势,并改善幼苗黄弱现象,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尽早促成壮根壮苗的追肥;大姜提苗肥可以根据幼苗实际长势,每亩随水施入不超过10公斤的尿素或硫酸铵;也可使用倍的芸苔素配0.3%至0.5%的磷酸二氢钾当作叶面肥,每隔7至10天,连续喷施2次。

第二次追肥叫作壮苗肥,是指在大姜幼苗高度长至25厘米至30厘米左右时,或者大姜长出1至2个分枝时,用于促进仔姜生长发育和促进分枝生长质量的追肥;此阶段,大姜幼苗仍以营养生长为主,所以此次追肥主要补充以氮素为主要成分的营养肥;也可同时配施适量的磷肥用于促进根系发育,为仔姜分杈打下良好的营养基础;此次追肥建议每亩配合浇水施入20公斤左右的磷酸二铵;对于基肥使用充足,或者前期追施过提苗肥的姜田,也可依据实际长势减量施入壮苗肥,或者直接使用平衡型复合肥当作追肥;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追肥位置要距离幼苗根系5厘米以上为宜;因为这个阶段仔姜已经形成,太靠近根系施肥容易形成伤根或烧根现象。

第三次追肥叫作开衩肥,大姜开衩肥也叫分枝肥,或转折肥;是指大姜长至三股杈时期,施入的为促进仔姜膨大和多发分枝的追肥;大姜三股杈阶段,是大姜从地面茎叶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姜形成产量的转折时期;此次追肥,对大姜生长发育和快速生长并旺盛生长非常重要;而且此期也是大姜进入需肥的旺盛时期,所以这次追肥应加大养分的供应量,以满足大姜生长量大、并快速生长的需肥需求;同时,也为大姜发棵壮棵,和块茎充分膨大打下坚实的营养基础。

由于开衩肥是大姜生育期内的一次重要的追肥,施足施对施好对大姜产量形成和优质高产意义重大;而且这个阶段,大姜对钾元素的需求量递增,所以此次追肥还应重视钾肥对大姜提质增产的重要作用;建议这次追肥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的形式施入,每亩可以施入80公斤的腐熟饼肥,并配施30公斤至40公斤的高钾复合肥;也可以每亩使用25公斤的硫酸钾+25公斤的磷酸二铵+10公斤的尿素当作此次的追肥;同时,建议此次追肥可以结合大培土一并进行,追肥位置距离大姜根系15厘米为宜。

第四次追肥叫作壮姜肥,是指大姜植株长出8个分枝以上时,用来促进地下块根充分膨大、并起到提质增重作用的追肥;一般情况下,大姜长至九月中上旬时,即可长出6至8个分枝;这个阶段,是大姜地下块茎快速膨大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姜产量确立与品质提升的重要阶段;为了让大姜地下块茎充分膨大,为了获取优质高产的大姜产品,此时施入一次壮姜肥,进一步提升土壤营养水平,对大姜产品提质增重非常有必要。

而且此次追肥,还可弥补前次追肥不及时,或追肥不足所形成的植株脱肥早衰现象;建议本次追肥,结合姜田地力,和大姜实际长势,灵活掌握追肥量,酌情抉择追肥类型;比如姜田地力不足,大姜植株实际长势差,可以每亩施入25公斤左右的高氮高钾型复合肥;如果姜田地力雄厚,大姜植株长势良好,这次追肥可以酌情减半甚至忽略本次追肥;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将本次追肥匀成两次,每隔15天施入一次。

概述

大姜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种调味品蔬菜,也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一种重要经济作物;不过,由于受技术经验和栽培习惯的限制,一部分姜农种出的大姜产品,无论是品质,还是产量,都差强人意;其中,与施肥管理没有做对,或者没有做到位有很大关系;对此,我根据多年种姜实践,总结出大姜“一底四追”施肥管理法;采用此法给大姜供肥,一棵大姜结出一大堆;一底,是指播种大姜之前施入的底肥;四追,是指大姜全生育周期内的四次追肥;这四次追肥分别是提苗肥、壮苗肥、开衩肥和壮姜肥,大家可以借鉴采用。

#图文妙笔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